close

雲林地區大學圖書館閱覽空間之研究-以雲林、虎尾、環球科技大學為例

                          Yunlin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space - Yunlin, Huwei, Global Technology

                                                                   潘立瑜*   楊裕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所研究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所副教授

 

一、前言

   大學教育在人類社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大學圖書館更為相當重要的單位,其目的是為了協助完成教學、研究、推廣與出版等等功能。圖書館提供民眾獲得個人知識、資訊及民主素養的場域;對於大學的圖書館而言,不僅是輔助大學教育的單位,也是提供了整個校園中學習知識的泉源。圖書館除了主要的館藏空間之外,閱覽空間也是使用者皆需要使用與停留的區域,多半利用此空間從事閱讀、查資料、休息或自習等等行為,因此在使用的整體配置、形式與相關影響因子為此次研究主要目標。

 二、文獻回顧

    在陳毅桓(2009)〈大學圖書館報刊閱覽空間之使用行為探討-以中部地區之綜合大學圖書館為例〉的研究中,主要探討了大學圖書館內部閱覽空間的使用行為,其內容針對圖書館報紙閱覽區及期刊閱覽區內,書架區書架及閱覽區座位之動線規劃、傢俱配置以及閱覽區座位之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報紙閱覽區及期刊閱覽區內閱覽傢俱使用情形、報紙閱覽區及期刊閱覽區之動線規劃以及大學圖書館內閱覽空間之空間配置有深入探討,在結論部分他則提出閱覽空間之傢俱配置、閱覽空間之間的動線規劃、閱覽空間之空間大小的綜合比較與分析。

 

    水祥飛(2006)〈大學圖書館空間意義探討以世新大學圖書館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主要以大學圖書館的空間作為探討的內容,著重分析人的行為與空間環境互動的關係,及使用者賦予空間的意義和注重的因素。結論部分詳細地調查了學生使用圖書館空間的需求與習慣,進而分析影響使用者使用圖書館意願的因素(包含了環境與人為兩部分),最後綜合討論了圖書館空間之於使用者的意義。

 

    戴慧怡 (2009)〈圖書館環境設計之探討-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嘗試在圖書館以機能設計為主的架構下,進一步探討人的閱讀心理以及書庫與閱覽空間閱讀氛圍的環境設計,她將範圍鎖定在讀者較常利用、且使用時間較長的開架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並歸納了影響這兩個空間品質的建築物理環境條件,在書庫空間方面,以空間的配置組成、書籍的保護、光環境的營造與溫濕度的控制為主;閱覽空間除了針對空間配置、光環境、色彩環境與噪音控制的探討之外,亦在傢俱系統的配置中加入了環境心理學與人體工學的相關理論,並輔以實際的案例,分析了讀者在圖書館中的閱讀行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

 

    綜合幾位研究者的論點,館藏與閱覽是圖書館主要兩大空間,藏書空間雖是圖書館最重要的部分,閱覽空間的規劃是影響讀者是否願意停留於圖書館內進行閱讀、自習或是休息的主要因素。圖書館是開放的空間,閱讀則屬個人行為,因此閱覽空間的設計必須經由多方面的評估與考量,像是閱讀與書庫的位置,應以方便讀者利用為優先,同時搭配物理環境條件,採光通常以自然採光為主,人工照明為輔,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然光線給人的感覺較人工光線來的舒適愉快;在空間色彩的運用上,選擇時除了講求美感,也必須考慮色彩帶給人的感覺,色彩設計影響讀者閱讀心理。此外,傢俱系統的擺設方面也會影響到空間帶給人的是舒適感還是壓迫感,各種因素在設計上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研究方法

()田野調查法

 實地走訪雲林縣內三所科技大學的圖書館閱讀空間,包含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藉由實際觀察空間使用狀況來進行分析比較其優缺點。

()文獻回顧法

 將蒐集目前有關於大學圖書館閱讀空間等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延伸閱讀。

 

四、研究內容

(1) 雲林科技大學

   為地下一層地上九層之建築,總建築面積達 5,013坪,提供閱覽及自修席位約1,400席。全館具備有無線上網環境、多種支援教學研究之資料庫、豐富的圖書、多媒體視聽資料及各名家真跡畫作藝術典藏品,形成一棟科技與人文對話的圖書館。閱覽空間包含:1~2樓資料檢索與新書閱覽3~4樓閱報及期刊雜誌區、5~7樓個人閱覽座、9樓閱覽座。

 
     
   1樓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一樓新書閱覽:空間以寬闊舒適為基本訴求,故在家具上選用溫暖明亮而舒適之沙發,剛進入大廳即可舒適放鬆的閱讀最新書籍。

   
   2樓                     圖片來源:http://www.lib.yuntech.edu.tw/libtour/images/1f/01.jpg   

˙二樓資料檢索:木製桌椅,功能上偏向短暫閱覽或討論使用。

 


   

    3樓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4樓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三四樓閱報與期刊雜誌閱覽區:期刊雜誌閱覽區以長方型六人座桌椅為主,長桌上方有垂吊式的日光燈輔助照明,不過可能因為距離太近,除非認識能有六人坐滿之外,通常一桌人數為四人,座椅配色以木色搭配綠色,視覺上較緩和。

 

   

       5樓                            6樓                                 7樓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五~七樓個人閱覽座:主要可分為1.單人2.雙人3.四人等,單人座位配置上幾乎靠兩側窗戶邊,以自然採光上來看光源位於左上方屬於正確的擺設方式,閱讀桌上附有桌燈,以人工光源為輔助用途,缺點在於距離書架過近容易被尋書之雜音干擾。雙人(含以上)閱覽區配置需以人工光(桌燈、天花日光燈)為主要照明,但在配置上距離藏書空間較遠,安靜不被打擾為此區塊優勢。

   
     9樓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九樓書庫設定為設計學院專屬區塊,閱覽空間包含可輕鬆閱覽的沙發空間與討論用閱讀長桌,色彩較其他樓層多變,但照明上以天花日光燈為主,無桌燈等輔助,也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2) 虎尾科技大學

    包含1樓入口連接的新書閱覽區、2樓大區塊自習閱覽區與垂直動線距離接近、3 4樓屬於館藏中西文圖書專用閱覽區域、5樓則是專門提供期刊閱讀,各層設定不同家具形式與配色也不相同。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一樓新書閱覽區:最鄰近圖書館入口處,家具形式大約可分為木圓桌椅及沙發兩種,不過因空間較小,再擺設方面也緊湊許多,但色彩上出現明亮的綠色讓視覺上不至於壓迫,但擺設方式為一字形顯得生硬許多,燈光主要為天花的日光燈。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二樓自習閱覽區:接近連通一樓的垂直動線,流通性較高,此區域提供了六人用桌椅,但因人數設定多,所以配置也較緊湊,前後座椅拉出後則無多餘走動空間,會造成中間的使用者無法自由出入而造成干擾。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三四樓中西文圖書閱覽區:樓層中心都以書架為主,這兩層的閱覽區多配置於邊緣空間,主要有隔板的個人自修桌與四人用桌,但個人的區塊實際上因空間限制,桌椅也被設定成並排處理,也沒有桌燈來輔助照明。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五樓期刊區:此樓層閱覽區配色較多元,皆配置於窗戶附近,有充足的自然採光,走道較寬敞,牆上也出現掛畫等使空間不會流於單調,但同樣缺點還是沒有桌燈等光源輔助閱讀。  

(3) 環球科技大學

 

   在民國81年成立時,僅有一小型圖書室;84年湖山校區圖資館大樓落成啟用,嘉東校區於89年成立分館。957月湖山校區師生全部遷至嘉東校區,於是另增設創意樓一樓為中西文期刊陳列區與閱覽區。新圖資大樓在97年寒假完工。圖書館總樓層面積為10,766平方公尺,可使用面積為8557.76平方公尺,是地面上5層地下1層之建築。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二樓新書閱覽區:家具形式變化多,在座椅上包含單人與三人沙發、與家具一體的木椅,配置上偏向舒適寬闊,多臨近窗戶,所以天花的日光燈數量不多,無立燈與桌燈來輔助,牆面的色彩上屬於粉色系給人明亮活潑感。



   
圖片來源:研究拍攝

˙三四樓閱讀區:家具形式大致上可分為沙發、雙人圓桌、四人桌椅,除了四人閱覽桌椅在配置上比較緊密之外,其於兩種屬於舒適悠閒的閱讀方式,也靠近窗戶來置放讓閱讀能搭配自然光源,但四人桌椅在光源上顯得不足,白天必須開啟日光燈來做輔助,桌與桌距離約80公分左右還算充足,原因在於人數設定多在配置上勢必犧牲其寬敞舒適程度。

伍、結論與建議 

   綜觀三校在閱覽區的配置上,雲科與環球偏向寬敞舒適的設定,而虎科則較擁擠且在兩人以下的閱覽桌椅配置於窗戶旁較少出現,除了五樓咖啡座結合閱覽區才能享受自然採光,這點其他兩校則有注意配置的位置,不過距離書架藏書空間的距離如能拉大,較能讓尋書者與閱讀者相互干擾的程度降低;桌椅基本上還是以淺色木頭為主,環球在色彩上不論牆面或座椅都有較豐富的變化,但在地面材質上,雲科的閱覽區有注意到尋書者移動所發出的腳步聲,故選擇吸音程度高的地毯來隔絕噪音,虎科在新書區有此設定,其他閱覽區則無,環球則是全以木地板處理,這是三校在此空間設定上不同點;在照明上除了基本的天花板日光燈以外,雲科不論在個人閱覽區或雜誌期刊閱覽區都有做桌燈或吊燈等人工光源的輔助,其他兩校則無。至於使用後的評估,位於雲科九樓的9號書庫與虎科5樓的閱覽空間,雖然不是讀者最常使用的樓層,不過在空間的配置上,透過桌椅的擺設安排及色彩的運用,營造出一種舒服、悠閒的感覺,整體空間讓人覺得較為放鬆,較受多數讀者喜愛。 

    使用者與圖書館(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存在著許多影響因素,空間意義的產生則來自於人的主觀意識,因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需求與喜好,這也使得圖書館被賦予的定位及價值會有所不同。使用者與空間的互動行為亦有著持續變化的特質,因此在需求上也會持續變遷,本次研究案例中的大學圖書館在配置上各有其優劣之處,因此建議圖書館可以針對閱覽空間、動線規劃及閱覽桌椅配置等地方進行改善,進而創造高使用率及良好舒適的閱讀空間。

六、參考文獻

1.陳毅桓,大學圖書館報刊閱覽空間之使用行為探討-以中部地區之綜合大學圖書館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9

2.水祥飛,大學圖書館空間意義探討以世新大學圖書館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2006 

3.戴慧怡,圖書館環境設計之探討-人書關係與空間建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9933711 的頭像
    g9933711

    專題研討(四)

    g9933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